神木博覽
“陰沉木,集日月之精華,乃萬木之靈,靈木之尊”黃河萬佳神木博覽園位于鄭州市惠濟區花園口鎮八堡村,是一座以金絲楠陰沉木、黃花梨、紅酸枝等貴重木材及其雕刻藝術品為主要內容,集雕刻、收藏、藝術研究、展示為一體的專題性博覽園。2000多噸陰沉木可供人們研究觀賞。大量陰沉木沉在天鏡湖水中,展示著這種木頭“千年不朽,萬年不腐”的神奇魅力。占地面積120畝,規模龐大。
烏木是陰沉木的俗稱(我們稱其為“神木”),一般表皮烏黑,它和我國紅木標準中的“烏木”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陰沉木的形成久遠,據可考資料記載:遠古時期,由于遭受到突如其來的地震、山洪、雷擊、臺風等重大的地理、氣象變化,將大量的金絲楠,當然也會有紅椿、麻柳、青杠、香樟等樹種深埋于泥沙和沼澤地下,時間長達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它們歷經激流沖刷、泥石碾壓,特別是在高壓缺氧狀態下,經長達千萬年的炭化、氧化、醇化過程后,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的植物“木乃伊”。陰沉木既具備木的古雅,又有石的神韻,其質地堅實厚重,色彩烏黑發亮,斷面柔滑細膩,耐腐朽抗蟲蛀,渾然天成。所以四川人稱之為“烏木”,東北人稱之為“浪木”、“沉江木”,西方人則稱之為“東方神木”。故又稱“碳化木”??梢哉f此時的“陰沉木”已遠遠超出了木材的范圍,是人類日月變遷、斗轉星移、滄海桑田的好見證。經日本量子科學儀器檢測,烏木在廣收天地靈氣后,有著的能量,其烏木能量遠超過天然水晶的量場能量,具有極強的安神定魄之功效。中國傳統文化也認為,烏木在地底下埋藏千萬年而不腐,已具有大自然的靈性,能辟邪、納福、招財等等,這就越發顯得彌足珍貴。在古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皆把陰沉木雕刻的藝術品視為鎮宅之器,辟邪之物,傳家之寶。
烏木因其,加上烏木的價值是根據其形成的年代、品像來決定,其價格自然也是千差萬別,較之紫檀、黃花梨,先前并不為人所知。我們知道,金絲楠木作為國木已經是的稀世奇珍,市場上能見到的正宗陰沉木金絲楠,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陰沉木本就數量而十分珍貴,古往今來以陰沉木制成的藝術品常常是皇室宮廷和達官顯貴的賞玩之寶,而陰沉木金絲楠就更是縱使散盡千金也難尋其一的寶中之寶了。如果有機緣得獲大段陰沉木金絲楠,再經巧奪天工雕琢成陰沉木金絲楠木擺件,自然可以做為傳世圣品。
神木博覽園展示的每一件陰沉木藝術品,都是經過國內雕刻藝術家選材、創意、設計、精雕、細磨、藝術內涵發掘等十幾道程序以及傳統工藝、現代工藝有機的綜合運用而成的。烏木本質堅硬,多呈褐黑色,黑紅色,黃金色,黃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紋細膩,打磨得法可達到鏡面光亮,有的烏木本質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是制作藝術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陰沉木是自然環境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是遠古原始森林碩果僅存的自然遺存,是地理大環境結構的產物,是最重要的生態文化遺產。通過對陰沉木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可以了解遠古時期植物種類的狀況,并從中認識當時的氣候、水源以及與其相關的其它自然因素。黃河萬佳神木博覽園的建成,對于收藏、研究人類自然文化遺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