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8 鄭州市黃河萬佳實業有限公司 豫ICP備18011037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鄭州
全國咨詢熱線:0371-55318888
地址:中國 · 河南 · 鄭州花園口鎮八堡村
手機網站
官方微信
文體
甲骨文的發現
相傳清末光緒二十五年(1899),北京城內有一位山東福山人王懿榮因患瘧疾延請太醫診治。太醫診脈后開了一張處方,其中一味是常用以補腎的藥材"龍骨"。王懿榮打發家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藥店達仁堂按方購藥。藥買回后,王懿榮打開藥包一一審視,無意間發現藥包中的"龍骨"上刻有一種和篆文相似而又不太能認識的文字。這一發現使他大為驚訝。王懿榮是當時有名的金石學家,對古文字有很深造詣,"龍骨"上的這些奇異文字,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他尋根問底,派人到那家中藥店將所有帶有文字的"龍骨"全數買回,精心研究,初步斷定這些"龍骨"上所刻寫的是一種很古老的文字,它們根本不是什么"龍骨",而是商代占卜用的獸甲骨。舉世聞名的甲骨文就是在這樣偶然的機會中被發現的。這個故事可能是一種傳說,但王懿榮是較早接觸、收購甲骨文并最早對甲骨文進行初步鑒定的學者,則是與實際情況相符的。
最早發現這些帶字"龍骨"的,應當說是河南安陽西北郊小屯村的農民。但他們不識價值,只是當作中藥材"龍骨"賣給藥店。藥店不收購帶有文字的,他們使用鏟子削去文字后再拿去出售,因而毀壞了大量珍貴的甲骨文資料。光緒二十四年(1898),古董商人范維卿注意到刻字"龍骨",便告訴了天津窮秀才孟定生和王襄等人。他們聽后認為這是一種古代的契刻文字。次年秋天,范維卿買了一些刻字''龍骨",帶到北京,送給當時擔任國子監祭酒的著名金石學者王懿榮。王懿榮研究后認為這是一種刻寫有古代文字的"龜版",遂出高價購買收藏研究。由此甲骨文引起學界的極大重視,而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和文明進程的重要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