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8 鄭州市黃河萬佳實業有限公司 豫ICP備18011037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鄭州
全國咨詢熱線:0371-55318888
地址:中國 · 河南 · 鄭州花園口鎮八堡村
手機網站
官方微信
文體
甲骨文書法如何“以筆代刀”寫出“刀筆味”
甲骨文是“以刀代筆”刻寫到龜甲和獸骨上的,但它已具備了書法的三要素:筆法、結體、章法。我們現在所說的甲骨文書法,是指用毛筆“以筆代刀”,通過對甲骨拓本的摹寫,再把甲骨文字“移植”到宣紙上。這種“移植”又不是簡單的“模仿”“照葫蘆畫瓢”,而是用今人的眼光去審視甲骨文字,認真從甲骨拓本中體會辨識殷人契刻時刀法的輕重、緩急、單刀、雙刀、沖刀、切刀,以及甲骨字在各種刀法下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的變化及其特點,從刀法領會筆法,這樣的“移植”才能達到不但“形似”,更具“神似”。
甲骨文書法的用筆技巧
書法的第一要素是用筆。甲骨文在龜甲,獸骨上是用刀刻出來的,而甲骨文筆墨書法是用軟毫毛筆在紙上寫出來的。要“把甲骨文寫出‘活、健、美’的效果來,讓人看著舒服,悅目賞心?!?見楊魯安《甲骨文書體識別與摹寫》)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老老實實地花大氣力,不走樣的臨摹甲骨拓本,弄清甲骨文的筆畫、結體、取勢等各種特點,體味如何用毛筆的“寫”來表現甲骨文的用刀“刻”,如何用毛筆在紙上重現甲骨文的刀筆味,從而找出相應的用軟筆書寫甲骨文的用筆方法與技巧。
甲骨文的基本風格特征,如鐘明善先生在《中國書法簡史》中所說:“甲骨文字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瘦勁挺拔的細筆道的;一類是渾厚雄壯的粗筆道的。甲骨文是刀刻的,刀有鈍銳,骨有細、硬、疏松之別,所成筆畫有粗有細,有方有圓。由刀刻形成的筆畫多方折,筆畫交叉處剝落粗重,給后世書法,篆刻留下了不少用筆,用刀的方法。從結體上看,甲骨文錯綜變化,大小不一,但均衡、對稱、穩定的格局已定。從章法上看,或則錯落粗朗,或則嚴態端莊,且因骨片大小和形狀不同而異,卻顯露出古樸而又爛漫的情趣。給現代書法章法求新上以有益的啟示。罕見的殷人墨跡——玉片、陶片,獸骨上的墨書、朱書,橫豎畫起筆筆畫粗圓如點漆,自然藏鋒。住筆尖細如橫針、懸針,轉折處圓潤自然,尤其寶貴?!备爬ǔ梢痪湓?,甲骨文的基本的風格特征是“刀筆味”。
甲骨文筆墨書法創作“以筆代刀”,寫出甲骨文的“刀筆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線條,用瘦筆書寫,剛勁、挺拔、犀利、樸茂、雄健,力度均勻,清潤朗健,整肅峻峭;用肥筆書寫,凝重遒勁,厚實壯觀,如鑿如雕,豪邁奔放,氣勢磅礴,聚神、氣、勢、力于一體;轉折處采用接筆,接筆自然,縱橫之勢,爽利見方;彎曲處,曲無常態,隨物意曲盡其妙,自然超逸;字體結構,松緊相間,氣意連貫,疏者任其疏,密者任其密,蒼勁洗練,空靈古樸,恭而不浮;章法,有序中透著無拘無束,純任自然,雋雅質樸,或嚴整縝密,莊重威嚴,氣勢逼人??傊?,書寫甲骨文的理想境界應該是以具有很強表現力的毛筆的軟毫韻味,以其極為豐富的筆法為主導,以甲骨文的刀筆味為基調,在宣紙上寫出甲骨文“刀刻”的本色,從而實現刀筆味與軟毫韻味的自然和諧的統一。
要表現甲骨文的“刀筆味”,關鍵是在甲骨文字的橫、豎、點、折、曲五個基本筆劃要素上下功夫。
一是下筆。有露鋒起筆和不露鋒起筆之分。露鋒起筆是筆毫稍斜與筆畫方向成一定角度,筆尖順鋒入紙,隨即按筆到筆畫一定粗細穩定快速行筆。這樣在起筆處形成一尖鋒,象刀刻骨入刀形成的尖鋒一樣。有的甲骨字并不是露鋒起筆,沖刀刻下,形成圓筆。用毛筆寫不露鋒的甲骨文,是垂直在紙上落筆,控制力度一步到位(即按筆到一定粗細的筆畫)爾后行筆。
二是行筆。為體現甲骨字線條的瘦勁、堅挺、犀利、峻峭,要用中鋒行筆,不用側鋒,行筆要疾,要穩。疾,行筆要快,不猶豫,用筆洗練,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穩,對于橫、豎、直畫,不能有明顯的提按,控制筆鋒,力度均勻,寫出剛勁和力感。書寫時只有把握好穩定、快速行筆,才能達到入木三分,表現出“以筆代刀”的鋒利與爽快,體現“刀筆味”的凝重與高雅,達到線條遒勁秀美,氣意連貫,穩重大方,氣勢逼人的境界。
三是收筆。收筆也有露鋒和不露鋒之分。露鋒收筆,根據所寫筆畫的長短,控制腕力和筆鋒,在穩定快速行筆中,邊行邊提,直到筆鋒離紙,形成懸針形。這種露鋒收筆,體現的風格是運筆犀利、剛勁如契、峻峭挺拔、鋒利爽快。不露鋒收筆,則在快速行筆中,行到終點立即停住,收鋒提筆斬齊。這種不露鋒收筆,體現的風格是運筆勁健、精氣內斂、遒美豐腴、含蓄渾厚。
四是方折與曲筆。要體現甲骨文字的“刀筆味”,字的轉折處必須是爽利的方折,書寫時要用接筆,而不能用連筆。如果折畫用連筆寫成,則轉折處易形成圓弧,影響刀筆味的表現。曲筆用毛筆書寫時仍用中鋒,無論內弧、外弧還是上下弧、連接弧,在成弧線的過程中,要控制筆鋒始終處于筆劃的中軸線平滑過渡,不可形成側鋒。如果屬開口的弧劃,下筆筆尖順鋒入筆,邊行邊按,到弧劃的中間按筆到位,爾后再提筆出鋒。在曲劃寫成的過程中,要適度提按,行筆要快,一氣呵成。當然也有些字的曲劃是封口的,或幾段曲線相接,這種情況下,是直鋒入筆,不能有提按,平穩運筆,有的一筆寫不下來,可分段重新起筆書寫。關鍵在于接點處,不得留空隙,不能留接點,連接要平滑。當然,也有的曲劃不是寫成平滑的弧劃,而把幾段弧線變成直線一段一段連接起來,形成一種彎曲的“硬折”,也能體現甲骨文的契刻韻味。
五是點和短畫。甲骨文中的“點”是一種特殊的短畫。短畫和點在甲骨文字中多以“字綴”的形式出現。以“點”為例,其所表意義很多,如表示水滴、谷米粒、淚滴、血滴、塵土、土粒、氣味、唾沫等。其形態各異,有三角形、有棗核形、米粒形、紡錘形、方形等。書寫時雖沒有什麼特殊用筆方法,但在不同的字中因所會之意的不同,而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點畫,點睛之筆,使甲骨字更顯得生機靈動,副有節奏性和力感。
為體現甲骨文的“刀筆味”,寫出契刻甲骨文的神采和韻味,必須真正使筆如“刀”,做到一次運筆,落紙定形。如何在紙上“刻”出甲骨文,我的體會是用長毫筆較好,寫出的筆畫粗細容易控制。用較硬的狼毫筆與較軟的羊毫筆,寫出的字的效果不一樣。狼毫筆寫出字堅挺、硬朗,但容易出現枯筆和飛白,過多則字燥。羊毫筆其藝術表現力更強些,練之以熟,用長羊毫筆,寫出的甲骨字遒潤、朗健,骨肉停勻,瀟灑飄逸,更得甲骨神韻。
毛筆本身的彈性是由“鋒”而決定的。鋒愈長,彈性就愈強,含墨量就越飽滿,書寫起來的點畫便粗細自如,流動圓潤。當然,運筆一提即直,一按即倒,又如點畫的頓挫,字與字的縱橫交錯、相連等,都是“鋒”做起的作用。
從書法的角度來說,用筆貴在用鋒。用鋒或正用、側用、逆用、順用、重用、輕用、實用、虛用……全仗筆尖鋒芒指使。若用中鋒,下筆則沉勁;若用藏鋒,下筆則渾厚,以使點畫能“藏筋抱骨”;若用逆鋒,可以使點畫勁健厚重;若用露鋒,則以縱其神:若用側鋒,則以側勢取其險奇。
從用鋒來說,鋒,是筆力集中到達,墨水集中流注的地方。善用筆者,能使筆站起來以鋒芒運使,這叫“立峰”,作書是否有“筆力”全看一支筆在手中能否提得起來。清代蔣和說:“(用筆)如善舞竿者,神泛竿頭,善用槍者,力在槍尖也?!薄傲⒎濉边\筆,能有效得傳達指腕的力量,使線條挺而健,犀利如刀般“殺”入紙中,獲得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效果,寫出來的線條如鑄如刻,凝重,沉著。如不能發揮鋒的用場,鋒毫平拖,單以筆腹掃頓按,會使筆畫質感薄弱,墨象虛浮,流于呆板。